在公元5世纪时,印度笈多王朝的鸠摩罗笈多王护持佛法不遗余力,为了佛法的传承在那烂陀创建了一所佛教大学,那烂陀寺(Nālandā Vihāra ),古代中印度佛教最高学府和学术中心,在古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,今印度比哈尔邦中部都会巴特那东南90公里。传说此地原本是庵没罗园,后来五百商人捐金钱买下献佛,佛在此说法三月。后来摩揭陀国王铄迦罗阿迭多在此兴建佛寺,子佛陀鞠多王在寺南扩建,此后呾他揭多鞠多王在东面建寺,幼日王在东北建寺,金刚王在此西建寺,中印度王在此北建寺,帝日王此东建大寺,中供佛像。经过历代君王的营建,那烂陀寺宏伟壮观。
1193年,突厥入侵印度,那烂陀寺毁于一旦,这也成了印度佛教式微的转折点,而当时牛津大学才刚刚步入国际舞台。1915年起,德国和印度的考古学家根据线索,参照中国古代典籍《大唐西域记》的记载,进行30多年较大规模的发掘,清理出10多处遗址,并将此处列为国家古迹。印度一所私立大学的历史系教授莱维肯特·辛格说:“在历史上,那烂陀是一个神圣的名字,但它的结局是令人悲伤的。它的一切都被烧毁了,但它的传统一直流传至今。”
根据义净在7世纪末的记述,那烂陀寺宛如一座方城,四周围匝长廊。寺高三层,高三到四丈,用砖建造,每层高一丈多。横梁用木板搭造,用砖平铺为房顶。每一寺的四边各有九间僧房,房呈四方形,宽约一丈多。僧房前方安有高门,开有窗洞,但不得安帘幕,以便互相瞻望,不容片刻隐私。僧房后壁乃是寺的外围墙,有窗通外。围墙高三四丈,上面排列人身大小的塑像,雕刻精细,美轮美奂。
寺的房顶、房檐、和院落地面,都要用特制的材料覆盖,这种覆盖料是用核桃大小的碎砖和以黏土制成,覆盖辗平后,再用浸泡多日的石灰杂以麻筋麻滓烂皮涂上,盖上青草三五天,在完全干透之前,用滑石磨光,然后先涂上一道赤土汁,最后再涂上油漆,光亮如明镜一般。经过如此处理的寺院地面,坚实耐用,经得起人们践踏二三十年而不坏。
该寺出土了多件精美的佛教石雕,有些石雕只有拳头大小,上面雕刻的佛教故事却异常细腻精美。此外还出土了铜像、铜盘和印章等,其中有一枚刻有“室利那烂陀摩诃毗诃罗僧伽之印”。大部分出土文物都展览在那烂陀寺对面的博物馆里。
2000年以来那烂陀寺的发掘面积已经超过了15万平方米。那烂陀寺分为僧院区和教学区。僧院区由大致相近的院落组成,共有12座。每个院落的四周排列着狭窄局促的僧房,院子内有石桌、水井和厨房,每个院落都有走廊通向外面。教学区有寺庙和佛塔。佛子主要在寺庙里学习佛经。周围散布着许多佛塔,其中真身舍利佛塔最富气势,这座塔分三层,外观雕有精美的图案,角楼的壁龛中雕刻着佛陀在菩提伽耶、王舍城和鹿野苑弘法的故事。
地址:National Highway 82, Nalanda, Bihar 803111, India
开放时间:09:00-18:00
门票:100卢比
宝莱坞电影让印度越来越多的呈现在世人眼前,那悠扬的歌声、靓丽的纱丽、质朴的民风以及多样的美食都让人动心不已。盘点了16处印度美景,空灵秀丽的景色加上淳朴的民风,仿佛能够洗涤来客的灵魂。
印度特产有印度丝、银饰、纺织品、印度毯、香料、珠宝、古董、檀香及皮件、手工艺品等。印度的手工艺品色彩丰富价钱又低廉,很难不让游客心动的,尤其是在德里,几乎可买到来自全印度各地的特产,如果你将德里列为旅游的第一站,那么这是个好好比一下价钱的地方,如果德里是最后一站,那么这也是你在印度旅行途中不可错失购物良机的最后补货地!
由于辉煌灿烂的古文化和广袤的国土,印度名胜古迹和名山胜水甚多,玩赏不尽。印度的旅游项目大致分为三大部分:首先是古堡陵园,著名的有红堡、胡马雍陵、泰姬陵,代表了印度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准;而甘地陵是印度国父“圣雄”甘地的陵墓。
印度食品在世界饮食文化中独树一帜,印度饭菜的最大特点是浓香刺激。印度自古就以“香料盈野,黄金遍地”著称,印度人自古就喜欢吃香料,他们的食品中加入的调料各种各样,有几十种之多。常吃的香料有:咖喱、生姜、大蒜、丁香、肉桂、姜黄、茴香、芫荽、孜然、豆蔻、辣椒等。